2)第236章 对军区下手(上)_万历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傅重复道。

  此前他就是从兵部升入内阁,对于陈氏而言,他在朝堂也是最大的助力,陈氏垮台没有牵连着他,也是因为杨傅此人能力够强,在各个军队大佬那里都有面子。

  朱翊钧来内阁,就是希望可以说动杨傅作为自己的说客,去给边防大佬们做做思想工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不是一句空话,尤其是中央朝廷此前有愧的前提下。

  除了那几个朱翊钧有印象的戚继光、俞大遒可以保证忠诚外,其他人,他也没把握。

  所以一旦处理不好,狼烟四起的话,自己可就真的玩脱了。

  “大明朝当前的军制是什么样的呢?”朱翊钧提问道。

  杨傅胸有成竹的回答:“卫所制和营兵制相结合的制度。卫所制是太祖创立的。太祖时期内外卫有547个,所差不多有2563个。卫是所的上一级。那个时候全国的军队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多万。那什么叫营兵制呢?就是募兵制,招募职业军队。”

  “卫所制是唐代府兵制的一种延伸,其实就是兵农合一。卫所里的军户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你老爹是军户,你也必须是军户,不能随便迁徙。军户在战争时期要入伍打仗,没有战事就屯田,自己养活自己。属于五军都督府管辖。”

  张居正闻言补充道:“但其实卫所制到了成祖(朱棣)的时候就出了问题了,那时候大明建国已经是第二代人了,新一代的卫所里的都是上一代军户的继承者,都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战斗力肯定就迅速削弱。”

  “后来成祖成立三大营,在设置九边总兵制度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杨傅微微点头。

  “那弊端呢?”朱翊钧继续问道。

  吕调阳可没管杨傅的面子,直言道:“九边总兵是成祖做的。但他没有把卫所制取消,长此以往,到了陛下这个年代,卫所制已经彻底腐烂。对抗北边蒙古和辽东建奴的所有边军都是募兵而来,不是军户。但卫所制度却一直存在,军户也一直存在。”

  到万历这个年代,大家都知道卫所已经崩坏,80的军户都逃亡了,可册子上依然还有上百万卫所军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卫所的军户是有田的,这些田要么是被当地的地主乡绅占领了,要么是被勋贵占领了。

  本身军户承担着屯粮供给军粮的用处的,可现在这些田不少都去地主手里,朝廷就只能找地主买了。

  这也很直观的说明了,卫所制度适用于开国之初,但后面是不适合的,反倒加剧了土地兼并。那该怎么办呢?既然卫所制度已经腐烂,军户基本已经逃亡,还留着做什么?

  “所以,朕要改革。”朱翊钧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内阁一周内可以拿出一个初稿。”张居正本想着等新政彻底发挥功效后,在对军队下手的,但现在看来,动一个也是动,动两个也不麻烦。

  尤其是胡万、陈勇都是总兵级别,连续犯法,实在是太合适的借口了!

  机不可失!

  朱翊钧自然要先灌输一下来自现代的想法,再让他们判断到底合适与否:“两京十三省,这样来分。”

  因为关于区域分割还没有正式下发,所以朱翊钧还是采用原来的称呼。

  “北直隶、山西和山东、河南和湖广为中部军区。”

  “南直隶、浙江、福建作为东部军区。”

  “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为南部军区。”

  “四川和陕西为西部军区。”

  “辽东和东江镇为北部军区。”

  朱翊钧一口气说完,一边的执笔太监张鲸在地图上用东西标记出来。

  众人是听得眉头紧锁。以前可从未有这种军制划分的,众人想了片刻,一时间竟然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朱翊钧继续道:“五大军区按照京卫军的制度,重建新军,由军区总督监管军政,调兵权在军委会,五军都督府行统兵权。”

  三权分立--军队版。

  哪三权?调兵权,统兵权,军队司法权。

  这意味着兵部也要一起改变组织架构---成立军委会!

  皇帝是军委会最高统帅,军委会元帅是执行统帅,相当于二把手。

  调兵权相当于在皇帝手中,没有皇帝的命令,谁都无法调动军队,这相当于一块真·虎符。

  请收藏:https://m.fq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