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五二 戍兵骑马出萧墙(三)_金鳞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略方针、各地要事集于一纸,刊行天下,要人统筹,先生正当得此任。”

  “殿下,”李邦华略有吃惊:“这不就是通政司和邸报了么?”朱慈烺笑道:“其实就是要从通政司手里将这差事读力出来,也不称邸报,只称《皇明通报》。以后银台只做收受内外奏章的事,简单来说,只进不出。”邸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早期,唐朝时出现了雕版邸报,宋朝时固定了发行时间。

  明朝的邸报发行归通政使司负责,到了崇祯十一年开始用活字印刷术,虽然质量较之雕版的邸报差了许多,但胜在刊印及时。

  作为自己的喉舌,朱慈烺当然不能允许别人染指。只要《皇明通报》能够打开市场,确立舆论界的地位,成为公认的朝堂风向标,那么曰后无论皇帝做出何等动作,都扼制不了东宫传出的声音,也无法削弱东宫在士林的影响力。

  “而且邸报的来源太窄,”朱慈烺道,

  “只以政事为主,而且都是朝堂定论。我想看到的《通报》需要有各方各界的声音,如琢如磨,甚至可以抵牾争辩。因此才不适合由通政司来出。”李邦华人老成精,何况江南又不是没有这种私家吧报房。

  万历时候的妖书案,说穿了也是有人想通过文字来惑乱人心,影响国本人选而已。

  他听朱慈烺这么一说,心中已经了悟,既感念皇太子对他的信任,又着实想不出有谁能够来替代他。

  倒不是吴甡等人的才能不足,而是要办好这《皇明通报》,重中之重就是

  “无私”两字。如何让这《通报》成为皇太子的喉舌,而非党争的利器,是选择主事者的根本要求。

  李邦华最大的优势就是:站队早,不结党。其后便是精通南北两京的政务、军事。

  有他坐镇,就不用担心《通报》上出现迂腐书生的臆想之辞了。朱慈烺如此诚恳地看着李邦华,实在让这位老臣无从拒绝,只得道:“若此,老臣勉力为之。一俟殿下有了俊杰才士,老臣便退位让贤。”

  “还得先生给我培养一个出来才好。”朱慈烺笑道,旋即又道:“先生以为,这个衙门该如何命名?”李邦华浑浊的双目微微阖闭,在长长的两息之后,方才道:“殿下,或可不定为衙门。”

  “愿闻先生高见。”朱慈烺道。李邦华轻咳一声:“自有宋一朝以来,私报泛滥。国朝在万历朝之后,江南也多有私家报房。曰后《通报》大行其道,难免有效颦者。若是放着不管,那等诽谤君父之人更是多了一件利器。老臣以为,当在都察院之下设立一司,监管报业,留其善者,去其恶者。至于《皇明通报》,可以仿六店、工院之设,为天家私业。既可得其便利,又可借重威福。”朱慈烺闻言一想,这比自己的设想更近一步,果然是从全

  请收藏:https://m.fq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