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0章 将相和,安天下,见太子赵曦_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好比大哥您小一岁。”

  这一刻的彼此互相作揖,是历史的成全,是照耀汉家江山的日月,也是二人蜜月期的开始,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不给些好处,那是门也没有。

  “告诉兆远他们几个,元日前一天,你们在家中祭拜完祖宗之后,随我去一趟忠烈寺。”

  年货的事情交给张嬷嬷,卫渊是放心的。

  他又差人将陈大牛叫来,嘱咐道:

  “只是你我路不同,你看到的是百姓生计,而我看到的,是广袤河山,是长城内外,是天下一统。”

  “嬷嬷,这样,你我各退一步。”

  虽然有些困惑,但卫渊的话,她也不敢质疑,也不敢过多涉及,遂应声道:

  桃符就是春联。

  而王安石更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不爱洗澡,时常蓬头垢面。

  前者道:“王兄,我极少佩服人,但不得不佩服你,初来乍到,就要裁剪各司吏员,伱就不怕用膳时不小心被噎到?”

  “前朝时的陌刀已经于我朝失传,可是臣听说,倭人有擅使陌刀者。”

  “在下始终坚信,将相和,方能安天下。”

  “我在那座寺庙里设了祭碑,祭奠祭奠这些年在代州战死的兄弟们,让他们也过个好年。”

  赵祯莞尔一笑,“朕相信你有办事的能力,但一切不可操之过急。”

  “请家主放心,老奴明白了。”

  “回营之后,告诉咱们代州的兄弟们,今年都在我府上过年。”

  “您现在深得官家器重,咱们府上是不缺银子使,可若铺张浪费,过于张扬,老奴觉得,也不太好。”

  王安石听出了他的话外之意,故作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看了看左右,压低了声音说道:

  或许连这两位年轻人都没有想到。

  但是,三国之间,都不允许,自家子民与倭国通婚。

  王安石突然郑重作揖道:“路不同但道相同,在下能够相识卫将军,实为在下之幸。”

  卫渊回礼道:“将相和,安天下。”

  这位张嬷嬷不愧是被自家师娘亲自调教出来的,知进退更懂管家,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抠了。

  满朝士大夫的榜样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那帮儒家学者。

  在大周没有组建自己的水军之前,这无疑会影响到开海运的国策。

  “卫将军不是狄公,我也不会成为韩章。”

  有张嬷嬷这样的人在伯府,伯府门风想不正都难,绝不会出现像盛家大娘子放印子钱之事。

  这还要看赵祯这样的君主会不会答应。

  此刻,赵曦正与几名勋贵家的孩子玩沙盘。

  “虽然那批军器已经被我军所淘汰,不再使用,可若给了倭国,难免会让他们研究我大周的铁器锻造之术。”

  张嬷嬷写了一份所需年货的单子,小到春联大到过年时所需吃食等,林林总总下来,约有一千两银子左右。

  “关外苦寒,越过雁门天险,就是茫茫草原。”

  “今日他们因军器、民生等各方面差距,不得已奉我朝为上邦,可若他日,倭国拥有了远超我大周的军器,恐殃及后世子孙。”

  可若有别国参与,三国都会视为别国为仇敌。

  卫渊瞧着那孩童似乎是安国公家的幼子,听他说道:

  比如有某個下人想要多拿一些炭火,张嬷嬷硬是死活不肯,说家规制度就是如此,不容轻易更改。

  顶多是让各自百姓纳倭国之女为妾。

  用膳间,赵祯看向王安石,开口道:

  陈大牛摸着自己的后脑勺也憨笑起来。

  “在朔州境内,囤十万兵与一年粮草,待到大雪,步卒难行,无法攻城,我趁机出兵,必能将你击溃!”

  张嬷嬷摇头道:“不少了,虽说咱们伯府是头次在京过年,定是要图个热闹,但能省的,还是要省。”

  王安石点头道:“请官家放心,臣一定会被陛下一个满意的结果。”

  “再说,什么叫打得过就跑,我岂能让你跑了?”

  来到东宫以后,经由太子内侍通禀,他们才见到了太子赵曦。

  “我有卫渊,有张辅,这都是名将,你拿什么来打?”

  那孩童应声道:“可你百万大军,都是步卒,我都是骑兵,你怎么打?”

  请收藏:https://m.fq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