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4章 七夕乞巧(中)_大唐奴牙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崔莺莺的唱戏,画月看的如痴如醉,不自觉口中也跟着吟上两句。

  周钧瞧着有趣,笑着问道:“你能听懂那戏本?”

  画月摇头说道:“诗词倒是有一大半不懂,但这出戏不仅有诗文,还有唱词,更有动作和姿态。”

  说完这些,画月用双手托住下巴,看着台上的崔莺莺,轻声说道:“不光如此,这崔莺莺的戏角,却是我来了大唐,见过的最好看的人。”

  周钧一愣,又朝戏台上细看了一眼。

  崔莺莺的扮演者宋若娥,自号寒宵居士,平日里大多时候她都是素面朝天,而且还喜欢板着个脸孔,和人言语时也见不到什么好脸色。

  周钧与她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被怼上个几句,倒也没有怎么去注意过她的容貌。

  如今仔细再看了,周钧不禁想道,那北里的都知五女,倘若妆容一番,再以容貌来分个高下。

  除去胡女西云娜不谈,解琴与红芝尚在伯仲之间,柳小仙稍次,容姿最佳之人,却应是这宋若娥。

  画月看了一会儿,又说道:“这西厢记,和我在别苑里看的那些戏,完全不一样。”

  “优戏虽有趣但是太吵,舞戏虽美但是疏远,这西厢记却像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真事一般,这人物和情节,是鲜活的。”

  画月这番话,周钧倒是能够明白。

  事实上,人类的表演和戏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直在向着真实感和代入感,在不断的靠近。

  远古时期的傩戏,主要是为了驱邪和祭神。

  在那之后,社火、说诃、大肁等戏乐,在神灵崇拜的导向之外,还引入了一些人文情怀和情感抒发。

  而到了再后的优戏、舞剧、戏曲,人文元素更加浓厚。

  直至前世的现代社会,电视、电影和舞台剧,则几乎是实际生活的翻版。

  周钧正想着的时候,崔莺莺的那一折戏,刚巧落了幕。

  台下的观众们,看着崔莺莺翩然离场,这时才如梦初醒一般,爆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叫好声。

  就连周钧身边的画月,也从地上站了起来,开心的说道:“演的真好!真希望大食王宫中那些自大的波斯乐师们,也能到这里来看看!”

  周钧笑了笑,转头看向山阶上的其他观众。

  鸿雁诗社的成员们聚在一起,聚精会神的看着戏台的情况。

  一群长安城里的文人雅士,一边兴高采烈的说着戏场的盛况,一边还即兴作着诗。

  在菩提寺后院更靠内的地方,有一处修建在高处的阁亭,那里不仅视野好,而且幽静,透过苍翠的枝叶,偶尔能瞧见一些达官显贵家的公子小娘。

  周钧瞧见亭边站着两位妙龄女子,一位穿着绛红襦裙,另一位穿着青兰羃篱。

  看着那两位女子的身形,周钧总觉得在哪儿瞧见过,但却想不起来。

  而那二女,眼下正在说着话,完全没有注意到周钧

  请收藏:https://m.fq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