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6章 农忙_年代:从知青下乡开始躺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劝不了这妹子,周子文只好点头。

  大不了等会他多做一点,让这妹子少做一点就是。

  他算是发现了陈诗英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要强。

  平时看着温温柔柔的,实际上有股要强的劲头,这一点倒是和她的名字相符合。

  既有诗意,又有英气。

  回到家里,周子文也懒得弄其他的,准备下个面条算了。

  正好家里还剩几个鸡蛋,下个鸡蛋面吃。

  今天干了这么多活,得吃点面条才能填饱肚子。

  陈诗英在厨房烧火,陈巧依去外面摘点蔬菜,周子文则开始揉面。

  三人分工合作,很快就把面条做好。

  或许是消耗了不少体力的原因,姐妹俩觉得今天的面条格外好吃。

  一大碗面条,呼哧呼哧,没一会就吃完了。

  吃完饭后,才休息一会,村里的铜锣又响起来了。

  看了看时间,才十二点半。

  周子文清楚的记得,他们是十一点四十五下工的,中午只给了他们四十五分钟时间。

  “走吧,上工。”周子文把装满开水的水壶挂在身上,招呼陈家姐妹一起出门。

  中午这会,他连自己的家都没回。

  和陈家姐妹一起来到高粱地,蘑菇组的其他人已经到了。

  “你们来得好早啊!”周子文笑呵呵的说道。

  “组长,我们就没回去。”蘑菇组的刘大为道。

  “那你们吃了么?”周子文暗自咂舌,为了秋收,这些人是真的拼啊!

  “吃了,早上我们带了馍馍来的。”刘大为笑呵呵的解释。

  其他几名村里的组员也跟着点头。

  “还是你们利害。”周子文摇了摇头。

  这样做虽然节约时间,可以多休息一段时间,但周子文却不愿意这样做。

  他宁愿费点时间,回家吃热腾腾的饭菜,也不愿意啃冷馒头。

  很快,村里的铜锣声再次响起,生产队的小队长们也开始吆喝着让大家干活。

  周子文招呼一声,也开始行动起来。

  他这个小组比较独立,安排活计什么的,都是他在负责,不过他对秋收不太懂,都是和村里的几个组员一起商量。

  村里的组员对他很尊敬,毕竟是他教大家种蘑菇的。

  接下来一下午,大家都在干活中度过。

  快要下工的时候,周子文招呼大家停工,他们还得去一趟蘑菇房那边。

  走的时候,周子文找到吴大刚,和他打了个招呼。

  “去吧,秋收虽然重要,但蘑菇房那边的工作也一样重要,这几天你们辛苦一点,多费费心。”吴大刚笑呵呵的说道。

  “不辛苦。”周子文笑着摇头。

  说起来,他们蘑菇组还占了便宜,因为遇到照料蘑菇房的蘑菇,秋收这边的活比其他人干得少一些。

  而且他们的工分也比其他人多。

  就拿知青院的知青来说,因为干活进度不行,一天的工分大多只有五六个,多一点的也不超过八个。

  但在蘑菇房,干的活既轻松,拿的工分也多。

  周子文就不说了,满工分,每天固定十个。

  组里的组员也不少,每个人都是八个,算得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有这八个工分,陈家姐妹她们都能很好的养活自己。

  请收藏:https://m.fq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